2021-12-24 20:03:21 來源: 光明日報
近日,華中農大團隊找到控制魚刺基因,有望實現吃魚不挑刺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據了解,華中農大水產學院高澤霞教授團隊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團隊已經分別在鳊魚、草魚和銀鯽身上試驗了敲除調控魚刺生長的主效基因,獲得的第一代雜合體(F0代)的少刺魚生長良好,形態正常,習性和普通有刺魚沒有差異。
此消息一出,
不少網友的吃貨DNA動了!
有網友提出更多大膽的想法
↓↓↓
對于會不會影響魚游泳的問題,
@華中農大水產學院 表示,
“大可不必擔心!”
“吃貨福利”的背后,是科研人員日復一日的試錯和研究。12月18日,高澤霞教授講述了以“無刺魚”為攻關課題的來龍去脈。
挑刺三個月
魚刺研究中的國內第一個專利
據了解,魚刺學名叫肌間骨,是由肌膈中的肌腱骨化而來。從形成來源上看,魚長刺其實就和人類長骨刺一個道理。魚刺除了在食用時的麻煩,也是大規模機械化加工的障礙。
2012年,博士畢業不久的高澤霞選擇了讓鳊魚有刺變無刺的課題?!皠撝啤睙o刺魚的關鍵是找到調控魚刺生長起主要作用的基因(主效基因)。
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他們將每一根細刺從鳊魚身上小心翼翼挑出來,剔掉結締組織,在降解之前,快速放進液氮保存,再快速提取RNA,快速進行基因表達。雖說是快速,但將魚刺一根根從魚身上挑出,再到基因表達完畢,整個團隊足足花了三個月時間才提出了高質量的魚刺RNA。他們最終篩定出候選的近50個基因。
正因為這次“挑刺”的程序非常專業、準確,改進了提取RNA的方法,也實現了世界上第一次全面魚刺基因表達,高澤霞就此申請了魚刺研究中的國內第一個專利。
苦尋7年
魚刺變了,魚肉不變
高澤霞教授團隊將找到的近50個基因放到標準模式魚斑馬魚身上做驗證,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一個一個依次敲掉這些基因,看魚刺的生長有無變化、怎樣變化。驗證的過程一干就是7年。
2019年底的一天,“突然一下子”,主效基因出現了,這次真的是無刺斑馬魚。幾百條魚無刺的表型非常穩定,再經過幾代繁育,后代斑馬魚也都是無刺魚??梢源_定找到的就是主效基因,這是一個所有有刺魚類都含有的共通基因。
經過測定,雖然魚刺變化了,可魚肉中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和普通有刺魚沒有顯著差異,肉質不變。
目前,獲得的第一代雜合體(F0代)的少刺魚生長良好,形態正常。
武漢的鳊魚兩年一成熟,鯽魚一年一成熟,再將這些成熟的雜合體少刺魚經過純化繁殖一代,到第三代(F2代)就可以獲得純合體的遺傳性狀穩定的真正無刺魚。
無刺魚要來了,
你期待嗎?
編輯:姚佳麗
責編:唐琪新
聲明:所有來源為“南太湖號客戶端”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于網絡,并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0572-2062850,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受理電話:0572-2062850| 舉報郵箱:hzzxjbyx@163.com| 湖州市網絡警察報警平臺| 湖州在線違法和不良信息受理處置辦法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浙B2-20110100 浙新辦許可證編號:0052 網站備案號:浙ICP備20015174號 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許可證:1107217
版權所有 2003-2021 湖州市新聞傳媒中心版權所有 關于我們 浙公網安備 33059102000007號